夏日,位于戈壁深處的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綠色蔥蘢。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移民新區,了解村民的新生活,強調要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重點解決產業、就業、社會融入3件事情,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兩年來,弘德村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一步一個腳印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近日,記者來到該村,只見路旁整齊排列著一座座溫室大棚?!懊總€溫棚占地3畝,高7.5米”,水發浩海(吳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岳曉冬告訴記者,山東水發集團去年3月份在該村投資1.5億元,規劃建設254個高標準設施農業大棚,截至目前已建成137個,這種鋼架結構的第九代日光溫室大棚,不僅全面實施機械化操作工藝流程,而且保溫性能好,非常適合西北地區的丘陵地帶。
村民張全忠指著長勢良好的西紅柿、黃瓜、辣椒說,“我以前沒見過瓜菜還可以這么種,采用現代科技,每座大棚每年不僅能收獲2茬、3茬,有的還能達到4茬。大棚年均收益12萬元,有的高達15萬元”。
山東水發集團技術培訓管理員馮奎國掰起手指說,目前村子里100多座大棚,每天用工70人,高峰期達到110人,像張全忠這樣的村民,每天來大棚里干一些整枝、打杈的活兒,每月收入達4800元。
大棚向北13公里的戈壁深處,塔吊林立,大小機械、車輛穿梭不停?!白灾螀^將‘寧電入湘’產值近千億元建設項目的主戰場放到紅寺堡區,目前村子里已有一批企業進駐了?!焙氲麓妩h支部書記任軍向記者介紹。
為“寧電入湘”上下游產業做配套的企業紛紛落地,對弘德村來說最大的“紅利”是增加了就業崗位。紅寺堡區發改局副局長馬小龍說,去年落戶的4家企業開工運行,已解決全村960多個脫貧戶就業,等到項目建成正式運營,服務業將為村民帶來不小增收空間?!罢媸菦]想到,婦女也能在家門口就業!”42歲的村民馬桂燕說,她在附近工地上打些零工,每月能拿到4200元收入。
“寧電入湘”項目建設需要10年時間,其中蘊含巨大的機遇。紅寺堡新能源集維中心安全生產部部長趙輝說:“這么大體量的光伏產業,離不開大量維護人員。國內最大的集維中心建設項目2021年在弘德村正式啟動,不僅輻射陜甘寧地區,未來還將走向全國?!?/p>
丁生祥是紅寺堡人,大學畢業后返鄉,成為了集維中心的第一批學員,目前成長為集維中心運檢站站長,他告訴記者:“光伏電站運維是一門新職業,培訓班學制6個月,目前第一批學員34人已經畢業上崗,每個月工資5800元至7000元?!?/p>
紅寺堡區黨委書記王忠強表示,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搶抓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的新機遇,在新一輪鄉村振興中讓產業、就業、社會融入邁上新臺階,創造移民群眾幸福新生活。(記者 許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