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是吳忠市紅寺堡區唯一的水源涵養林區,在阻擋毛烏素沙漠南侵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當地人們稱為“母親山”。
9月19日,在綿綿的秋雨里,記者走進羅山,但見草木蔥蘢,綠意盎然,景色如畫。
雨中羅山一隅
“十幾年前,這里還是黃沙一片,刮起風來對面連個人都看不清?!闭f起曾經的羅山生態之惡劣,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上源村村民王有富很是感慨。
2000年,王有富從西吉縣移民到羅山,在當地政府的號召帶領下,下力氣植樹種草,一起努力改善生態環境。
“現在,山變綠了、水更清了,咱們農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了!”王有富笑著告訴記者,現在他種著20畝玉米和3畝黃花菜,養了13頭牛,兒子兒媳婦在江蘇務工,住上了140多平方米的樓房,家里還擁有兩輛小轎車,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
生態保護修復后的羅山綠意盎然
生態保護修復后的羅山
據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紅寺堡區大力推進羅山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尤其是今年以來,紅寺堡區按照自治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部署要求,將羅山西麓生態保護修復作為生態建設的“頭號工程”和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的重要舉措,積極爭取2022年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羅山西麓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建設規模14.29萬畝,總投資6.12億元,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實施完成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灌溉、綠色通道、產業富民、環境整治“六大工程”,鞏固和提升綠色發展優勢,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讓振興發展的“含綠量”和“含金量”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據悉,羅山西麓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建成后,將有效鞏固退耕還林及國土綠化成果,提高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羅山西麓生態品質和水源涵養能力,使得區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62%以上,基本建成層次多樣、結構優化、功能完備、效益顯著的森林草原生態體系,進一步提升羅山西麓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對改善區域生產生活環境、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生態旅游開發、加快區域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積極作用。
紅寺堡區羅山西麓關口移民舊址
生態保護修復后的羅山郁郁蔥蔥
“在現有‘綠’的背景下,紅寺堡區將通過實施羅山西麓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綠化、礦山修復、退化林撫育提升等,進一步生態修復撫平環羅山區域生態‘傷疤’,凸現區域自然生態景觀?!?紅寺堡區林業和草原局林草濕地資源管理室主任田育蓉告訴記者,紅寺堡區將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機制,通過開展“添綠”,落實“復綠“,強化“管綠”,加快“用綠”,完善“活綠”,打造“享綠”,真正做到“山有人巡,樹有人管,林有人護”,有效保護轄區林草濕地資源,積極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向縱深發展。到2025年,紅寺堡區全域森林覆蓋率將達到1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將達到56%,濕地保護率將達到100%。(寧夏日報記者 張濤 文/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