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12月15日,黃河寧夏段首次出現流凌,流凌上首位于石嘴山黃河大橋,長度19千米,密度10%,較多年平均提前3天,標志著黃河寧夏段進入2022—2023年凌汛期。
為做好黃河凌汛防御工作,自治區水利廳先后兩次印發防凌工作通知,對凌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監測預報預警、工程巡查防守、涉河設施監管、水庫防凌調度等進行安排部署,督促落實各級水利部門防凌責任人、凌情監測責任人、水利防洪工程巡查責任人。自治區水文中心組織維護調試水情、凌情監測設施,加強凌情監測,提前進入凌情測報實戰狀態。
全區沿黃各級水利部門針對險工險段、涉河項目等防凌風險進行排查,提前修復賀蘭京星農場、中衛馮莊等河段防洪工程,落實14支水利工程搶險隊伍,對搶險物資進行更新補充,督促浮橋、碼頭、在建橋梁等涉河設施管理單位落實安全度凌各項措施。
進入凌汛期,水利部門將根據氣溫和凌情發展,做好多部門聯合會商,強化監測預報,持續開展巡堤查險,加強防凌宣傳,預籌工程搶險措施,全力保障防凌安全。 (記者 裴云云)